2021/6/15 15:57:43 赵舒倩
公立医院如何推进医联体建设落地见效、
持续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如何更好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
真正让医疗资源“跑”起来,
不让患者多“转圈”?
12月4日-6日,第四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首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工作研讨会、第二届广东医联体建设学术研讨会、2020年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大会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医联体建设的政策趋势、最佳实践与研究探索,以“上下贯通、纵横相联”为主题展开研讨。
▲ 论坛启动仪式
此次论坛由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会议前后,“珠江专科医疗联盟”17个分论坛也同步举行。3天的大会共吸引全国近3000名同道参会。
开幕式致辞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健康界总裁赵红,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前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珠江医院副院长郭洪波主持。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
▲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
▲ 健康界总裁赵红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前
致辞中,黄飞表示,发展医联体是广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重要抓手。通过率先制定实施方案、建设指引、工作指南等政策体系,广东目前已推动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积极探索,8所“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医院在30家高水平医院内部组建联合体;70个县(市、区)105个医共体覆盖全省县域。
▲ 参与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
▲ 珠江医院副院长郭洪波主持开幕式
主论坛
目前,由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大学附属/省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等组成的分级诊疗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面对“理不顺”“下不去”“接不住”“联不通”的问题,我国医联体建设如何做到“上下贯通、纵横相连”?
5位主讲嘉宾分别深度剖析医联体发展路上的荆棘挑战与解决之道。珠江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立军主持。
▲ 珠江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立军主持主论坛
01
《“十四五”规划公立医院国家队发展与责任》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张宗久
面对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公立医院国家队理应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国家医学高峰、建设省级医疗高地、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中的龙头作用。
在此过程中,应自觉肩负起使命担当: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做主动改善服务的探索者,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做改革的先行者,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落地;做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者,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医院文化。
02
《专科联盟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党委书记、院长王前
珠江专科医疗联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临床科研、管理运营等全方位的紧密协作,促成加盟专科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的精准双提升,同时借助创立的“零等待”双向转诊机制,有效推动联盟同质化建设,真正达到医护诊疗一体化、患者就医一体化。
其中,为保障“零等待”双向转诊的实现,珠江医院成立医联体客户服务中心,24小时提供协同服务,并在双方医生有效沟通的前提下,针对患者开展“一免六优先”服务(免收挂号费,以及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化验、优先检查、优先床位、优先取药),为转诊过程提供保障。在珠江医院完成必要治疗后,协同联盟医院无缝下转,并明确后续治疗、康复和护理方案及根据情况随诊(远程)指导。
03
《协同·共享·融合——医联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党委书记金昌晓
分别从功能定位、责任分工、医保支付、运行方法与实施路径、实施成效等各方面,分析了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不同医联体模式的探索实践与优势对比。
此外,金昌晓书记还以“个性化定制 同质化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联体建设方面的改革实践。一方面,实行城市医联体建设、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等多种医联体模式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医院集团化发展,通过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确保医院高效、持续发展。
04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副主任、党组成员周紫霄
广东始终注重顶层设计,出台了若干配套政策,确立了“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路径。
强基层:投入500亿元,通过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七大类18个项目,多措施、全方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建高地:以我省重点专科为龙头,统筹全省资源,科学布局和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临床专科,建设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登高峰: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30家高水平医院与省卫健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每年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压实医院建设主体责任。
05
《建设专科联盟生态圈 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执行院长刘连新
分享安徽省立医院区域专科联盟建设实践——强自身、建省域、融区域三步走。
一方面,对标长三角,采取主动对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大新技术扶持与引进力度,高标准建设临床医学院,构建人才引育新机制等多种措施解决自身发展有限、技术能力不强、科教融合不足、人才引育不畅等问题,强化自身建设。
与此同时,以省域为基础,夯实专科能力建设;以章程为统领,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以考核为抓手,推进工作落细落实;通过全方位资源共享,全面拉升区域专科水平。
摄影 | 刘汉平 梁永生
编辑 | 珠医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