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时评
反腐没有退路,力度决定成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历经一年有余的高压反腐,反腐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这个节点,人们对于今后的反腐态势和走向,难免存有观望。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此轮反腐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在新的一年,反腐高压态势能否继续,人们可能存在疑虑;而对于一部分仍旧怀着侥幸心理的官员而言,未来的反腐力度,可能事关履职心态。此背景下,中纪委三次全会鲜明提出要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将反腐进行到底,无疑有力回应了质疑,言明了反腐方向。
  高压反腐,已是人心所向。但诸如“公务员不好当”了、“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等声音的出现,也透露出一部分群体对于反腐可能存在的“微词”。全方位重拳出击和“四风”整顿后,公职人员的的不正当利益肯定有所减少,导致一部分公务员产生心理落差,可以理解。不过,反腐是政治清明的必然选择,反腐要想取得实效,就必然要剥夺一部分人的特权利益。此次会议再次说明,反腐绝对不会因为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影响,而松懈、停滞。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实际上再次声明了反腐的底线,也是对过去一边打老虎,一边加强“四风”整顿的回应。在一个长期以来的官本位社会,这种理念对于既有社会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官本位观念越重,越证明反腐的任务之艰难,这种对底线的强调和对腐败保持高压态势,越有必要。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总体而言,过去一年多的反腐仍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应该看到,目前的腐败形势,并非是个案式,而是从整体上与权力运行机制大有关系,呈现出多发、高发之势。去年破获的湖南人大代表贿选窝案就是典型一例。以此而言,继续以高压态势清除存量腐败只是一个必要过程,为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体制消解阻力,腾出空间,才是反腐的终极目标。
  反腐的力度,直接决定反腐的成败。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由机制性缺陷所形成的腐败势力不容小觑,甚至已经成为改革和反腐的既得利益阻力。如果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腐败存量,适时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腐败仍旧会存有死灰复燃的空间。因此,在当前,强调要重典治乱,是必要的,否则反腐既难以推行下去,也容易贻误改革的机会窗口。
  对于腐败的危害,执政党高层已有清醒认识。而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反腐败成败几何也攸关整个社会全方位改革的成败。既有的贪腐行为和权力失范现象不得到彻底清理和遏制,改革政策的落地环境和土壤就难免称为健康,也构成对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直接阻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仍要进一步提升对于反腐和改革的认识,全面凝聚反腐的社会合力,重视纪委的反腐主导力量,也要继续提高对社会舆论监督的地位。
  古人云,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在一个好的开始之后,反腐愈向纵深挺进,阻力也将愈大,反腐的艰难时刻或许将真正到来。此时,如何进一步凝聚人心,最大化共识,将继续考验决策者的魄力和智慧。但不管如何,反腐没有退路,只能以更大的力度去迎接新的挑战。(新京报)